国产中文精品无码欧美综合小说,欧美重囗味成人无码区,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福利电影,欧美视频一区

【量大風采】劉文獻:情系學生的“獻哥”

來源: 本站編輯部 添加日期:2019-04-11 08:17:49 閱讀次數:

    1554941398187.png

    個人名片

劉文獻,現任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兼),歷任計量技術工程學院輔導員、分團委書記,現代科技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院長助理、黨委副書記,機電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曾獲浙江省高校首屆“最受師生喜愛的書記”、浙江省優秀輔導員、浙江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校第三屆思想政治理論課暨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三育人”先進個人、優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


17年,從輔導員到黨政辦公室主任、院長助理、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劉文獻的工作從未離開過學生,從學生寢室到學生創新工作室,從思政課講臺到文體活動舞臺,從突發事件現場到網絡輿論場,都有他忙碌而淡定的身影。17年的不斷積累,讓他從青澀到成熟,從手忙腳亂到游刃有余。

他是學生口中的“獻哥”,是師長口中的“小劉”,是青年教師口中的“老劉”。學生喜歡聽他說,因為能悟出方向,喜歡看他笑,因為能感到溫暖。他說,學生就像樹苗,適度的陽光雨露再加上精心的照料,就變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看到那春色滿園,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浙江省首屆“最受師生喜愛的書記”、浙江省優秀輔導員,浙江省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個人,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三育人”先進個人……諸多榮譽見證了他的成長與付出。


做“保姆”式的輔導員是遠遠不夠的


1979年出生的劉文獻,一畢業就留校成了輔導員,從學生成了學生頭兒。由于年齡相當、專業相近、入住公寓等原因,學生跟他之間并沒有太多距離感。入住公寓后,他的宿舍幾乎從未冷清過,如今的辦公室里也經常是人來人往。新媒體的時代,他的手機號碼、電子郵箱、社交平臺賬號都是公開的信息,不管工作有多忙,他始終堅持與學生保持線上線下的交流,不管是成長的煩惱還是牢騷抱怨,他都耐心跟學生們去探討。

然而,隨著工作的開展,他發現,一個“保姆”式的輔導員無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他能做的還有更多,“要讓他們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大學時代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也是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準備階段。作為一名大學生,不可能僅僅憑借專業基礎知識步入社會并找準自己的坐標。”于是,他開始往專業“大咖”的辦公室跑,了解專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沿,頻繁地跟用人單位聯系,建立各種形式的實習實踐基地,并攻讀了浙江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不斷學習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要照亮學生,先要擦亮自己


經過不斷學習,劉文獻很快成長為一名思政理論課教師。他不斷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一改傳統思政理論課的單一枯燥,把“我說你聽或不聽都無所謂”變成互動式、參與式的課堂。他的課堂上充滿了精彩的案例和熱烈的討論,小組形式的研習、貼近生活的思辨、知行合一的體驗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有他精心設計的“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團隊亮亮相”等課堂環節,也深受學生喜愛。他還因此榮獲校第三屆思政理論課教學設計大賽一等獎。

學生工作系統講究傳、幫、帶。他的團隊最多時擁有30多位輔導員,在團隊里,他亦師亦兄,擔任新進輔導員的導師,為年輕輔導員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輔導員要職業化、專業化、專家化”,在他的要求和帶領下,團隊成員幾乎全部接受了心理咨詢、職業規劃、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的培訓,大部分取得了相應的資格證書。



要培養有實踐能力和科學精神的學生


如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劉文獻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分層分類、實踐育人”是他的答案。

他針對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以第二課堂為陣地,為學生搭建創新實踐平臺,打造具有特色的學院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付出終有回報,在他精心組織和專業老師們的支持指導下,學生們有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實踐基地,有了越來越多的創新實踐平臺,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到創新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中。他也被評為浙江省首屆優秀輔導員和浙江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

多年來,學生在“挑戰杯”、機械設計大賽、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國智能挑戰賽、大學生智能車競賽、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大學生法科競賽、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等創新實踐活動中均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最幸福的事是陪伴學生慢慢成長


有人說做學生工作辛苦,也有人說做學生工作幸福。劉文獻說,“學生工作的魅力就在于此”。

學生們感嘆他的耐心,同事們感嘆他的辛勞。他說,“學生的信任就是堅持的動力,學生的成長是我們的責任”。他說,學生工作者可能做不了燈塔去為學生導航,但一定要擦亮火柴去給學生照亮,讓他們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并陪著他們慢慢成長。

如今,他的學生已工作在計量、質檢、安監等各行各業中,其中有取得技術突破的科技工作者,也有初露鋒芒的創業者。節日里,學生們的祝福還是“獻哥,節日快樂”。平日里,師長們的叮囑還是“小劉,加油,注意身體”。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忙碌,一如既往的話嘮,一如既往的愛笑。

 

 

 

                                                                                                                           

——摘自2018年10月出版《量大風采》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