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計量技術工程學院“訪茶人”社會實踐小分隊圓滿完成了他們在武夷山為期3天的考察,啟程前往下一站——安溪。
“訪茶人”是由中國計量學院04級學生自行組建的社會實踐小分隊。在這次以中國茶葉茶具茶文化發展現狀調查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他們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專家的幫助下,根據本身所掌握的資料,擬訂了一個經五省十市,行程過萬里的考察計劃,第一站是大紅袍產地武夷山,第二站則是鐵觀音產地安溪。
武夷山不但是以碧水丹山聞名天下的旅游勝地,也是正山小種(紅茶),武夷巖茶(烏龍茶),白毫銀針(白茶)等世界絕無僅有的名茶的產地,其中大紅袍更是聞名遐邇,產量稀少。但是現在的武夷山早已不僅是大紅袍一枝獨秀,而是多種名茶百花齊放,原本只把茶葉當作土特產的武夷人,如今也開始重視茶文化的建設,而小分隊參觀考察的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則是當地以茶文化帶動產業發展的典范。
小分隊成員參觀了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的部分生產設備,其中相當一部分已達到全自動。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介紹了制茶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還介紹了當地茶業的發展現狀,武夷山目前不僅發展了原有的茶種,還開發了綠茶和黑茶(主要為三年陳和五年陳),就以武夷星為例,他們已開發了雪芽,金眉和曲毫三種綠茶,其中金眉為最佳。交談間,工作人員還向隊員們詳細對比了幾類茶葉在制作工藝上的分別,小分隊成員對于各種名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獲益匪淺。
在結束對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的考察后,小分隊成員還走訪了武夷山下一些茶農,去觀察他們的生活。在茶葉生產逐漸從家庭作坊舊模式轉向公司+基地+農戶的新模式的過程中,茶農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物質條件改善的同時,武夷山茶農對于世代賴以為生的茶葉也有了更深的認識,茶在中國的文化中不僅僅只是一種飲料,更不僅僅是一種農作物,如今的武夷人在采制茶葉的同時,也揉進了自己對茶文化的理解,也許正是如此,武夷巖茶的“巖韻”才會越來越甘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