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排行
現代科技學院成功召開2008年學風建設研討會
添加日期:2008-07-22 00:00:00
閱讀次數:
7月16日至18日,現代科技學院在風光秀麗的千島湖畔召開了2008年學風建設研討會。原校黨委書記姚盛德、校黨委副書記陶偉華應邀出席本次會議,學院黨總支書記高嶺梅、學院院長鄭穎君、黨總支副書記董忠澤、副院長劉大健、總支委員院長助理劉文獻、各系部主任、專業主管、教務員、輔導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上,校黨委副書記陶偉華做了重要講話。他指出,這次會議開得非常成功,各系和職能辦在會前做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都分別從各自的角度對如何加強三本學生的學風建設做了認真的思考,從尋找問題、分析原因、到研究對策,讓每一個參會者感覺收獲很大。陶偉華指出,學風建設抓住了人才培養的根本,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研究學風問題要從三本學生的特點出發,從而進一步解決如何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教風是學風建設的前提,教師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人格魅力,針對如何發揮人格魅力,他提出三點要求:一要加強師德建設,敬業愛崗、淡泊名利;二是熱愛學生、珍惜人才;三是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同時,他要求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上,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作用。陶偉華還指出,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抓出成效,全體人員要在認識上高度統一,要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要加強學工線和教學線的互動。
原校黨委書記姚盛德在會上做了精彩講話。他指出,現代科技學院抓學風建設問題也即抓住了所有工作的中心,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手段和載體,讓每一位學生在各方面有新的積累、感悟和提升。課程學習和課內教學是培養人的主渠道,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思考如何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他強調每位教職員工都要確立兩個認識:第一、學風建設是大家共同的事,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自身都是學風建設的主體,教育工作者要將學風建設當成自己的份內事。第二、學風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課題。領導層面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斷探索研究,形成良好的機制和作風;教師尤其是新教師不僅要在工作過程中就事論事地做好每一件事,更要就事論事地思考做過的每一件事,不斷地研究工作,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
鄭穎君在總結大會上講話。她著眼于具體的工作實際,要求管理人員不能只滿足于事務性工作,而是要不斷強化業務素質,對于所管理專業的基本情況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求課程主管和專業主管,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并因系制宜、分階段開展專業教育;要求基礎部老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好學、樂學和善學,并加強與管理人員互動。同時,她還提出管理人員要轉變觀念,從控制型管理轉向服務型管理,以學風建設為中心開展管理服務工作。
7月16日下午的大會由學院黨總支書記高嶺梅主持。高嶺梅指出,現代科技學院承擔著全校近40%的學生培養任務,三本學生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學校的品牌和形象,同時學院正處在外塑形象、內練品質的關鍵時刻,學風建設是現階段學院工作的重點,因此,利用假期召開這樣的研討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她希望所有與會人員,通過這次研討會,能夠就學風建設問題取得認識上的一致,以便針對三本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多下功夫,齊抓共管,抓出成效。
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董忠澤以《現代科技學院關于學風建設現狀調查的總結和建議》為主題作了專題發言,通報了前階段對學院學風建設調查的基本情況,對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制度建設、思想教育、氛圍營造、教學管理和管理體制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改善的建議和措施,引發了與會人員的積極思考。
基礎部主任黃孝華、機電系主任賴惠芬、計測系主任徐志玲、信息系主任黃俊、管理系主任劉洋、人文系主任李秋、教務辦主任陳劍啟以及學工辦主任黃燕等分別代表各系及職能辦在大會上發言。他們結合工作實際,深入挖掘學風問題的根源,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他們在會前都做了精心準備,制作了內容翔實、形式多樣的PPT,與會人員認真投入,會場氣氛熱烈,會議從下午1點半持續開了近五個小時,大家都覺得備受啟發、意猶未盡。高嶺梅則用十六字概況了大會八位系、部負責人的發言:立足現實、抓住要害、點面結合、各顯特色。
本次大會還安排了分組集中討論,所有參會人員分成四組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每位與會人員都有感而發,紛紛就學風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獻計獻策。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學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是學生單方面的因素,它還包括教、學、管三方面的有機結合和互動。而教風和師德建設是學風建設的基石,只有在此基礎上,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管理,落實執行,才能有效地促進學風建設。
7月18日上午,會議總結大會由董忠澤主持。各小組分別派出教師代表就小組討論的情況向大會做了匯報發言。
本次研討會緊扣學風建設的主題,針對三本學生的學風建設問題,與會人員達成了共識,大家紛紛獻計獻策,在分析問題,尋找根源的基礎上,從教、學、管等不同層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對策,形成了教管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為穩步推進學院的學風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