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網]非光滑表面反而更耐磨?中量大學生團隊創新抗磨耐蝕技術
“我們耐實科技團隊研發的新型抗磨耐蝕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流體裝備耐磨性差、能源損耗大、事故發生概率高的問題,將裝備的工作壽命延長至3-10倍。”近日,中國計量大學的一支學生團隊在流體裝備抗磨耐蝕技術研發上又有了新進展。
流體裝備是工業裝備中的通用機械,與生活也息息相關。從大型建筑物及地鐵通風,到天然氣輸送、發電、油泵水泵、航空發動機等等,是廣泛應用于水利、電力、石油、化工、冶金等行業的核心設備。據統計,流體裝備的損耗約90%為表面損耗,我國每年因此造成的能量消耗與材料損失高達5.4萬億元。“進入智能流體裝備及其數字測控技術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學習后,我跟著導師去了不少水電站,觀摩更換重組現場,設備的磨損腐蝕狀況觸目驚心。”耐實科技團隊負責人余嘉蕓說。
耐實科技團隊的15名成員都來自中國計量大學,涵蓋了測控、材料、計算機、電子信息等多個專業。三年來,他們走訪企業深入考察調研,拜訪專家參與學術研討,投身實驗室攻堅克難,致力于抗磨耐蝕技術提升。
怎樣才能讓流體裝備更耐磨?他們從毛蚶的外殼和鯊魚的盾鱗上得到靈感,用非光滑表面取代傳統光滑表面,緩解磨蝕損傷,減少汽蝕產生。傳統抗磨耐蝕技術使用焊補光覆、涂層防護等方法,存在著不耐腐蝕、壽命短的缺陷,難以滿足實際的需求。而耐實科技團隊成員結合仿生技術,自主開發智能算法,研發新型納米級抗磨耐蝕涂料,從結構和涂料兩方面下手,實現了“1+1>2”的效果。
目前,團隊獲得相關專利15項,其中8項以團隊成員為第一發明人,擁有軟著7件,發表論文7篇,形成了機械設計、材料研發、智能算法的閉環技術鏈。團隊深入調研20多家流體裝備制造企業,并與3家泵企達成了合作。“我們不會止步于現有的成果。”余嘉蕓說,“更大程度地提升裝備耐磨性能和延長使用壽命始終是我們的追求目標。我們將繼續改進升級技術,為推動中國制造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鏈接:http://www.kjjrw.com.cn/system/2024/07/16/015073019.shtml?sid_for_share=80113_2
浙江教育強國號、新浪浙江、中國教育在線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