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烈日擋不住社會實踐小分隊的步伐。近日,校團委赴海寧社會實踐小分隊的10名隊員冒著驕陽,懷著關愛兒童的真情,奔赴海寧,進行為期15天社會實踐。小分隊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是以素質培訓為主,寓教于樂的支教方案,在短短的15天里,將在西山、東山、海洲三個社區開辦以手語、日語、英語、小主持人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短期巡回素質培訓班,既能讓孩子們學到知識,又解決了家長們暑期孩子無人照顧的后顧之憂。以下是赴海寧社會實踐小分隊隊員發來的題為《三語教學進社區 量院學子展才藝》的報道。
一線寫真:三語教學進社區 量院學子展才藝
帶著十顆關愛兒童的赤子之心,七月流火,我們下到海寧市的各個社區。因為海寧是全國經濟百強縣的二十九名,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和一般的支教不同,這些孩子的家境應該都比較好,也不缺少學習的機會。我們的教學是以素質培訓為主,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暑期生活中有大哥哥大姐姐陪伴,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十五天時間,我們在西山、東山、海洲三個社區開辦了以手語、日語、英語、小主持人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短期巡回素質培訓班,學生以三至六年級的孩子為主。
手語培訓班 讓世界充滿愛
手語是我們隊最可愛的小妹妹潘文超的業余愛好。在聾啞學校做志愿者的經歷使她教起手語來游刃有余又充滿愛心。手語課是最受小朋友們歡迎的,因為沒有課業壓力也不需要刻意去記憶什么,大家只是很快樂地一邊唱歌一邊打手勢,課堂上充滿了溫馨的氛圍。孩子們學習唱了[夢想天堂]等歌曲,孩子們充滿童真的歌聲和無邪的笑臉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潘文超還告訴小朋友跟聾啞人溝通要注意什么問題,學會手語不是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是在學手語的過程學會怎樣去關心體諒他人、用一顆愛心去看待這個世界。
英語培訓班 從娃娃抓起
英語培訓班擁有一支師資力量最強的隊伍,潘蓓蓓、方一分別是英語、國貿專業的,平時過去幫忙的代課老師吳潔也是試點班的骨干。由于英語培訓是家長最重視的一個環節,所以是課時最長的,一天兩節課,實行小班化教學,一般都是一對三,以口語教學為主,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教授的內容大多是新概念英語里最基礎的單詞和對話。由于一些英語趣味游戲環節較多,所以孩子們都踴躍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日語培訓班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我們這次開辦日語培訓班的目的除了豐富中小學生暑期文化業余生活的同時,還有一個比較遠大的理想,就是希望激發孩子們對學習各種語言的興趣,以便于他們以后可以多一條途徑多一種視角去認識世界。
這個培訓班也是潘文超帶的,經過幾天的手語培訓班,她儼然已經成為了這些孩子的大姐姐,孩子們都和她特別親熱。因為孩子們都沒有日語基礎,所以這個培訓班開展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大致以一些實用的口語和會話為主,學了一些簡單的句子后,再教了音標,以便于孩子們以后自己繼續學習,我們側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
小主持人培訓班 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
如果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那么學習再多的語言都沒有用。我們開辦這個培訓班的初衷就是給孩子們帶來快樂教學的同時,讓他們在素質上也有一個提升。
隊里的潘蓓蓓是學校廣播臺的播音部主任,這次的小主持人培訓班也剛好讓她的特長得以發揮。培訓班的主要內容是普通話、朗誦和個性主持,針對每個小朋友的特點,糾正他們發音的不足,挖掘每個人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鼓勵他們勇于去表達自己。在幾天的學習中,孩子也學會了如何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亮出來。最難得的是,他們懂得了去贊美別人,給別人鼓勵。
這次的素質培訓班還沒有結束,但是在當地反響甚為強烈,海寧電視臺海視廣角欄目對我們的這次活動進行了追蹤報道。作為活動策劃組織和最終實踐者的我們,也感受到家長和社會對孩子們和我們的關愛,此次社會實踐讓我們大學生回饋社會的小小心愿得以實現,也許做的事情不大貢獻也不夠突出,但是對于初次接觸社會的我們,心靈上的滿足就是我們此行最大的收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