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團隊:
關愛民工,共創和諧社會
暑假里,信息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幸福小分隊”奔赴上海貝越建筑有限公司進行了為期10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以“關愛民工,共創和諧社會”為主題,通過發放問卷,整理數據,集中調查統計了當地民工“幸福感指數”,同時就民工子女的早期教育進行了相應調查,了解掌握了民工幼齡子女的生活狀況。
在調查過程中,小分隊所有成員克服天氣炎熱,居住條件差等困難,深入調查和體驗民工的生活狀況。隊員們本著吃苦耐勞的精神,認真努力做好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小分隊成員積極與民工開展互動,通過組織籃球友誼賽、文娛互動等活動,不斷增進小分隊成員和民工之間的交流,絕大部分民工朋友非常配合小分隊的調查,向小分隊成員們道出了他們的心聲,調查活動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在結束上海的調查活動后,小分隊所有成員將分散寧波、溫州等地繼續開展問卷調查活動,大家都希望通過這樣的調查活動,提供精確的資料,讓更多的社會相關部門和人士來關愛民工,為共創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實踐動態:
“雙百共建”, 為民利民便民
7月21—28日,受淳安縣縣委宣傳部委托,中國計量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就2005年6月以來淳安縣與浙江省、杭州市文明單位為期5年的“雙百結對、共建文明”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深入的社會調研。
在對淳安縣898個行政村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實踐小分隊重點對其中的165個結對行政村和結對單位展開深入調研。調研以郵寄問卷,電話訪問以及走訪農村和結對單位為主要方式展開,從點到面全方面地了解結對行政村的“雙百共建”活動開展情況。
整個活動中,小分隊共發放1048份郵寄問卷,對淳安縣富文鄉富文村等16個結對行政村進行了電話采訪,并深入走訪了文昌鎮盧家村等4個行政村和浙江醫院等6個結對單位。人文社科學院的相關專業教師將深入研究調研資料的基礎上,形成一份較為客觀、全面、具有相當實用價值的綜合性調研報告提供給當地有關部門,作為下一階段開展“雙百結對、共建文明”活動的建議。
在與村民進行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小分隊成員積極主動,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氛圍。此次活動得到了淳安縣縣委和農村文化站的關注和支持,受到了淳安縣縣委和當地村民高度評價和贊賞,這也更加堅定了小分隊成員服務新農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