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份沉甸甸的調研報告、一篇篇用心撰寫的實踐論文、一幅幅珍貴難忘的活動照片、一張張洋溢著熱情與汗水的青春臉龐……日前,我校450余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紛紛回到學校,大家急切而又熱烈地相互展示實踐的成果,交流分享實踐的收獲。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以展示建國60周年成就,弘揚主旋律為主題的實踐隊伍無疑是最受人關注的。同學們不畏艱難、深入基層,尋訪老紅軍足跡,用雙腳丈量“紅色之旅”;舉辦報告會、座談會,舉行圖片展、宣傳板報、文藝演出,熱情謳歌祖國建設偉大成就。由我校9名大學生組建的“紅星閃閃”暑期實踐團隊,尋訪平陽縣8位老紅軍,把學校師生用DV錄制的真摯祝福送給這些革命先輩,并為每一位革命前輩制作了一本特殊的“個人簡歷”,在探訪中感知建設祖國的責任。隊長孫菊紅說,這是一場精神的洗禮,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堅定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科學發展是新一代大學生應負的社會責任。這個暑期,計量學子積極關注社會問題,充分發揮自己所學的標準、質量、食品安全等專業知識,組織了多支調研、調查實踐團隊。活動中,各團隊走訪鄉鎮基層政府部門和企業,就產品質量監督、質量管理、質量人才需求等問題開展調查,深入社區、農村普及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手把手、心貼心地向當地群眾介紹產品質量標準法規,幫助人們群眾進行消費維權。“把專業知識應用于實踐,是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和再次創新。”產品質量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表示。
愛心助學,關注青少年成長是大學生實踐的不變主題。在四川災區,隊員們對災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研,通過心理互動游戲展開心理輔導;在貴州梭戛,隊員們帶著收集到的3000本圖書,為梭戛鄉的苗族孩子送去一個圖書館。赴企業社會實踐小分隊的28名隊員先在杭州的4家企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隨后他們又趕赴湖南汨羅市川山坪鎮石橋村小學支教,并把在實習中所獲得的1.6萬元勞動報酬全部捐獻出來,幫當地新建了圖書館。隊員蔡曉佳說,社會實踐的經歷讓他學到了一種創業精神,只要肯堅持,敢想、敢做,就肯定會成功。
為強化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效,學校為實踐活動提供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學校規定,自今年開始,學生社會實踐時間不少于7天的,給予68學時,共計2學分,納入學生第二課堂學分。同時,學校鼓勵專業教師和黨政管理干部、輔導員等擔任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導師,在活動前選題、活動中實施、活動后提煉等方面給予實踐團隊全方位指導。學校將給予每位教師每天4-8課時不等的課時補貼,計入教師工作量。據悉,今年有近百名教師、管理干部擔任了學生社會實踐團隊的導師,確保了各團隊實踐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