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中文精品无码欧美综合小说,欧美重囗味成人无码区,国产91精品一区二区麻豆亚洲福利电影,欧美视频一区

人文社科學院教師《中國近代時間計量探索》成果獲第二屆“科史哲青年著作獎”

來源: 人文社科學院 作者:任杰 添加日期:2016-09-20 11:09:02 閱讀次數:

9月17日,中國計量大學人文社科學院任杰博士的著作《中國近代時間計量探索》獲得清華大學第二屆科史哲青年著作獎。下午3點,頒獎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頒獎儀式由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王巍教授主持,范岱年先生首先致辭,之后,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孫小淳教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劉曉力教授先后致辭。國際科學技術史學會前主席劉鈍先生則代表評獎委員會致辭。嘉賓致辭結束后,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楊艦教授為獲獎人頒發了證書,科史哲獎基金會向獲獎人頒發了獎金。

頒獎儀式結束后,任杰博士應邀發表題為“中國時間計量近代化歷程的梳理與思索”的報告,引發在場師生的廣泛思考,會場一度進入熱烈的討論。

為促進中國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發展,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與科史哲獎基金會理事會(籌)于2015年聯合設立了“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獎”,旨在獎勵科學史與科學哲學領域的青年著作,促進青年學者的學術進步與職業發展。2015年首屆獎項頒發給復旦大學徐英瑾教授的《心智、語言和機器: 維特根斯坦哲學和人工智能科學的對話》一書。

本屆獎項的評獎范圍為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正式出版的科技史、科技哲學、科技社會學或相鄰領域的學術專著;獲獎人的年齡(以出版年為準)限定在40歲以下;獎項的獎勵金額為2萬元人民幣。本屆評獎活動共征得符合評獎條件的專著24本。經過專家篩選、評分,任杰(1983年生)的《中國近代時間計量探索》(上下冊,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被最終選定獲獎。評委會認為:“時間計量是人類文明的不可或缺部分。任杰的《中國近代時間計量探索》全面描述了中國從16世紀到20世紀中葉的時間計量發展歷程,并梳理出了三條主要線索:中國時間計量的逐步西化;新興市鎮播時方式與鐘表普及導致平太陽時標的興起;19世紀以來遠程播時革命引發了標準時與夏令時。盡管本書在社會變遷、時間觀念與計時技術的關聯等方面尚存在拓展空間,評審委員會仍然認為它史料豐富、論述周翔、寫作規范、工作量大,是非常扎實的一部科技史專著,因此決定將本年度“科史哲青年著作獎”授予該書。” 

160919172012.jpg

160919172013.jpg

分享至: